1、外部檢查
(1)壓力容器的本體、接口部位、焊接接頭等的裂紋、過熱、變形、泄漏等;檢漏孔、信號孔的漏液、漏氣、檢漏管疏通。
(2)外表面的腐蝕,保溫層破損、脫落、潮濕、跑冷;相鄰管道或構件的異常振動、響聲、相互摩擦。
(3)支承或支座的損壞,基礎下沉、傾斜、開裂,緊固螺栓的完好情況。
(4)檢查確認安全附件是否符合規定要求。
2、結構檢查(重點檢查以下部位)
(1)筒體與封頭的連接、角接、搭接、布置不合理的焊接;
(2)方形孔、人孔、檢查孔及其補強;
(3)封頭、支座、支承;
(4)法蘭及排污口。
3、幾何尺寸檢查可根據原始資料進行下列內容檢查)
(1)縱、環焊縫對口錯邊量、棱角度,焊縫余高,角焊縫的焊縫厚度和焊角尺寸及布置不合理的焊縫;
(2)同一斷面上直徑,封頭表面、直邊高度和縱向皺折,不等厚板(鍛)件對接接頭未進行削薄過度的超差情況;
(3)直立壓力容器和球形壓力容器支柱的垂直度;
(4)繞帶式壓力容器相鄰鋼帶間隙。
4、表面缺陷檢查
(1)腐蝕與機械損傷測定其深度、直徑、長度及其分布,并標圖記錄。對非正常的腐蝕,應查明原因。
(2)表面裂紋
1)內表面的焊縫(包括近縫區),應以肉眼或5~10倍放大鏡檢查裂紋。
有下列情況之一的,應進行不小于焊縫長度20%的表面探傷檢查;
材料強度級別b>540MPa的;Cr-Mo鋼制的;
有奧氏體不銹鋼堆焊層的;
介質有應力腐蝕傾向的;
其他有懷疑的焊縫。
如發現裂紋,檢驗員應根據可能存在的潛在缺陷,確定增加表面探傷的百分比;
如仍發現裂紋,則應進行全部焊縫的表面探傷檢查。同時要進一步的檢查外表面的焊縫可能存在的裂紋缺陷。
內表面的焊縫已有裂紋的部位,對其相應外表面的焊縫應進行抽查。
2)對應力集中部位、變形部位、異種鋼焊接部位、工卡具焊跡、電弧損傷處和易產生裂紋部位,應重點檢查。
3)有晶間腐蝕傾向的,可采用金相檢驗或錘擊檢查。錘擊檢查時,用0.5~1.0kg的手錘,敲擊焊縫兩側或其他部位。
4)繞帶式壓力容器的鋼帶始、末端焊接接頭,應進行表面裂紋檢查。
(3)焊縫咬邊檢查
(4)其他對焊接敏感性材料,還應注意檢查可能發生的焊趾裂紋。
變形及變形尺寸測定,可能伴生的其他缺陷以及變形原因分析
5、壁厚測定
(1)測定點的位置應有代表性,并有足夠的測定點數。
測定后應標圖記錄。測定點的位置,一般應選擇下列部位:
1)液位經常波動部位;
2)易腐蝕、沖蝕部位;
3)制造成型時,壁厚減薄部位和使用中產生變形的部位;
4)檢查表面缺陷時,發現的可疑部位。
(2)利用超聲波測厚儀測定壁厚時,如遇到母材存在夾層缺陷,應增加測定點或用超聲波探傷儀,查明夾層分布的情況,以及與母材表面的傾斜度。 測定臨氫介質的壓力容器壁厚時,如發現壁厚增值,應考慮氫腐蝕的可能性。
地址:鹽城市射陽縣盤灣鎮盤龍大道52號 郵箱:tangyongwill@163.com 咨詢熱線:159-9517-5555